科研兴校 更多>>
学生园地 更多>>

综合:教师专业化误区探讨

日期:2011-05-10 10:46 点击数:10604 

地理组  刘玉轩

引言: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通过学习研究,再加上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感悟,我认为在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上及其实现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加以注意的:

第一,专业化并不意味着只需要研究好本学科的课程和知识,在教育学上也要有一定的学习研究时间。

本学科的知识固然要学好,因为这是专业化的一个体现,但是在教育学上也应该多下点功夫,因为教师这个职业之所以要实现专业化,区别与其他职业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教育学自身的特性。教师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教书育人,它是以传授者的身份出现的,怎样教育,怎样传授,这不仅仅是教师自身会不会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教师会不会教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就需要教育学来解决了。

教给学生知识,当然首先要教师先知道并且熟练地掌握。但是,由于初高中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不会太大,在大学以前,很少会有老师在专业上有问题,即使有问题,也是暂时的,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掉。甚至于一个非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乃至一个学习成绩中上等的高中毕业的学生,经过三五年的锻炼,在老教师的带领帮助下,也基本可以胜任专业知识上的解答。所以,如果教师只在本学科的知识上下功夫,是体现不出来教师专业化的精神的。之所以教师是一个区别与其他职业,主要还是由教师对教法的研究,对学生心理特性的了解,对学习过程的掌握体现出来的。

教育是一个很特殊的过程,因为它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一群千差万别的人,同时这些人不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工业上最需要的是标准化,所有的产品都是一个模板,产品生产出来一模一样是最好的结果。而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这样,学生不可能像工业的产品一样,我们也做不到把学生教育的都一样,而且那也不是我们的目标。所以,一样的知识,不一样的教法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就要靠教育学来解决,而不可能单从学科知识上得到解决的。

当然,现在的教育学还不是很成熟,有人说它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混合体,是一个拼凑出来的学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研究,或者说,正是因为它还不是很成熟,才需要我们深入的学习研究,在实践中总结教育的规律和特性。因为,教育学生,传授知识这个需要在人类社会的历程中是一直存在的,并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而有这个需要,就是教育学必将走向成熟的强大动力。

第二,专业化并不意味着只需研究本专业,别的专业领域可以忽略。要时刻保持着好奇心。

不同学科的教师肯定有自己的研究范围,但是,如果只研究本学科的知识,势必会造成教师知识面过窄,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综合型的人才,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教出来的学生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教师出于专业上的需要,本身就需要多了解别的学科。人们都说“史地不分家”,你很难想象一个好的历史教师对于地理知识只了解一点皮毛,反过来也是一样。而一个物理教师如果数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很多解题过程中可以简化的过程可能就会费上很大的功夫了。有人会说,历史教师确实需要多了解一点政治和地理知识,对于数理化就没多大必要了,数理化老师也是一样。殊不知,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意味着,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对于能力要求很高的,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胜任的工作,它对于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历史老师讲到工业革命、文化的发展等等,如果对于理科知识了解的很少,恐怕讲解的也不会很深入透彻,而一个理科老师如果语文水平不行,想要把课上的生动,讲解的清晰估计也很困难,哪怕是政史地这样的知识,对一个理科老师讲好课,讲得生动也是很有帮助的。

再者,即使是从思维方式的锻炼角度上来说,教师们也有必要多学习了解一点其他学科的知识。经过文理分科高考的大学毕业生们估计都有这样一个认识,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思维方式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文科生思维方式更倾向于发散式,而理科生则逻辑性更强。这两种思维方式没有哪个更好的说法,互有长短,只看具体的情境更适合哪种思维方式。对于搞研究的博士、教授们倒无所谓,但对于教师就不一样了。因为教师不只是在专业知识上要精通,还要会教,而教和学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了。学数理化,当然一定要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教好数理化,就不是说你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一定行的了。同样,文科教师天马行空、上下五千年、天南海北的发散式思维确实很是潇洒,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和研究能力,使学生获得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就会有一定的不足。所以,教师本学科要精通,其它学科知识也要尽可能多的补充一些。这样,一个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学生。

第三,教师的专业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化与教师的专业化并不矛盾。

一个优秀的教师肯定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教师来学习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老师都要学习该优秀教师身上所有的优点。人和机器最大的不同就是差异性。生产机器最好的结果就是所有生产出来的机器都和预先设计的模板一模一样。而人是不可能的。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的性格、能力是不同的,有些人很好的经验到了另一个人那里就不一定能学到手,即使照猫画虎学到了一些皮毛,使用起来也不一定就有原本想要达到的效果,甚至还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要获得身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技能,懂得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掌握教育学生的基本方法。在这基础上,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的教师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点,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现代教育的最终理念就是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按照学生自身特点培育出各式各样的人才。学生将来是各式各样的人才,培育学生的教师却被要求一模一样,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在教师的问题上就主张“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现在大学院系里的流派都不允许一言堂了,招收硕士生、博士生都不允许只在本学校内录取。既然这样,就更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不做古板的教书匠。

第四,教师专业化不是拿到一个证书就可以了,它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是对教师这个工作一生的要求。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

有些人以为教师专业化就是考证书而已,一旦考下来证书就不思进取,做一个吃老本的教师了。殊不知,时代在变,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在变,教育的目标也会有所不同。身为教师,注定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学生的前面,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这样,教育的作用才会更大。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也在变。教师这个职业之所以特殊,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干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学习能力要很高。不同时代的学生身心特点肯定会有所不同,教师如果只停留在自己上学时、考证书时的能力,肯定是跟不上教育的需要的。如果教师没有这种不断的学习,跟不上社会的变化,能力总是原地踏步,那么人们对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又能有多高的期盼呢?这样的教师又能获得学生多少的认可呢?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时刻了解时代的前沿,以便适应社会的变化,适应学生的变化。

第五,目的的误区。教师专业化并不意味着老师只需要关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是要更多的关注学生,更强调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正如舒尔曼指出的“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

而教师,虽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但它毕竟首先还是一个职业。而任何职业都是因为其服务的对象而存在的,教师当然也不例外。所以,要时刻强调教师的学更主要的是为了教,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教师专业化,主要是为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正常情况下,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教育学生应该也会有更好的效果,但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是一个手段,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目的,即更好的教育学生,向学生传授知识。

然而,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

要记住的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存在是因为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们始终不能忘的一点是,教师学习和研究固然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水平,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学生。

在当前这个时代,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所以,教师时刻应该提醒自己要有一种服务意识。这种服务并不是人们经常见到的商场饭店服务员那样的服务,因为毕竟教师是以传授者的身份出现的,学生要听从教师的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是一个主导者和掌控者。教师的这种服务意识更多的强调的是教师心中时刻要有学生,一切的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点评】专业修养+职业精神,教师专业化的保证

教师专业化存在哪些误区?本篇论文提出了很好的思考,简单归纳如下:

第一,避免专业知识“惟专业论”。那种只研究本学科知识、不学习和吸收其他学科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是谈不上专业化的。其实,教师的专业知识既包括普通专业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实践性知识等。

第二,不能以专业化的名义扼杀教师个性。教师是专业化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特长,发挥他们的个性,只有这样,教师队伍才有创造力。我赞成这样的观点:“教师专业发展不能仅仅追求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升,比如板书技能、普通话技能的提高,它应是整个人格的提升,是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文化化的一个过程。”

第三,强调教师的职业精神,增强危机意识。教师专业化,不仅要求教师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把教师打造成像意甲、英超、西甲足球联赛那样的职业球员,每一场球每一分钟都全身心地拼搏,否则就有被替补下去的可能。

——政治特级教师:贺玲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